相關知識
谷歌使用了一個強壯的機械臂,來測試其具有交互功能的智能布料是否足夠耐用。這種布料由谷歌的研發(fā)部門開發(fā)設計,其終極目標是使得任何紡織品,比如夾克衫或者泰迪熊等,都能具有手勢與觸感識別功能。
這個于去年春季公布的“織布機項目”(Project Jacquard),使用了傳統(tǒng)的縫制工藝,將導電的紗線網(wǎng)格織成特殊的面料。項目研究人員希望,將這種面料與一些電子元件相連,終可以制造出便宜而且可靠的“智能”衣服、家具、玩具,或者是任何由織物覆蓋的物品。
導電紡織面料早已經(jīng)不是新鮮事物了,但是大部分的導電面料都僅僅用于健身服飾或者時尚潮流的藝術創(chuàng)作。因此在將這種導電的織物制作成普通的襯衣或者牛仔褲之前,“織布機計劃”的研究者們希望首先確定,這種織物到底能支持多久,以及這種織物識別手勢的能力如何。
“織布機項目”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紡織面料可以與小型電子元件相連。這一目標的想法是,當你在這個面料上做一些手勢時,這些手勢將以無線的方式傳送到手機或者其他電子產(chǎn)品中。
研究團隊將在今年五月份的一個人機交互會議上公布他們的研究論文。在這篇論文中,他們介紹了如何利用機械臂(來自工業(yè)機器人生產(chǎn)商庫卡機器人)來重復性地劃過塊智能面料。這塊面料被放在一塊“與柔韌的身體為接近的柔性海綿泡沫”上。
在機械手臂劃了大約10個小時,12000次之后,“織布機計劃”的研究者們得出了結(jié)論,假定消費者每天劃200次,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智能交互面料的壽命大概是3年零200天。研究者們提到,在這種使用頻率下,這種面料的手勢識別的正確率略高于95%,同時面料表面不會明顯受損。
研究者們說,他們接下來在同一塊織物上又進行了30000次測試,手勢識別率仍然在95%以上。
遺憾的是,在實際使用中,結(jié)果卻差強人意。研究者們提到,在另外一次實驗中,他們將幾塊具有互動功能的面料縫到了一件夾克的袖子上,并讓數(shù)十人分別以站姿,走姿與坐姿三種姿勢,在這塊面料上做三個手勢(左滑,右滑和鎖定)。在這種與消費者日常使用更為接近的情形下,手勢識別并不容易:總的識別率只有約77%。
“織布機項目”的負責人,同時也是這篇文章的共同作者之一的伊萬·珀帕洛夫(Ivan Poupvrev)提到,在近期的工作中,這款面料的識別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這一塊織物網(wǎng)格展示了谷歌的“織布機項目”中,他們?nèi)绾螌щ姷募喚€與普通的紗線縫在一起,然后,這塊面料可以與電子元件相連。
研究利用織物傳感器來幫助殘障人士通過手勢,實現(xiàn)與電子產(chǎn)品進行交互的學者,馬里蘭大學助理教授Ryan Robucci評論道,在織物上實現(xiàn)手勢識別非常困難,這主要是因為人與織物都可能會發(fā)生移動,同時,人臂與機械臂不同的一點在于,一個人并不能總是做出正確的手勢。
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包含了“織布機項目”面料的產(chǎn)品公開上市。
所屬類別: 相關知識